“倍速播放”是近年來視頻網站所設置的一種新功能,用戶可使用播放軟件,加快或減慢視頻播放速率,控制范圍一般在0.5倍到2倍。
在電子產品上“倍速播放”,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功能,是各個時代音像播放器的固有設置。即電子產品上的一個或兩個三角形標志,存在于從磁帶播放到數(shù)字播放的全過程。至今我還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,我的大學宿舍里,一個同學剛剛買來一部索尼隨身聽。他打開了一盒羅大佑的歌曲磁帶,然而喜歡的《鹿港小鎮(zhèn)》卻是那磁帶上的最后一首。但是他沒有按動隨身聽上兩個三角號的快進鍵,而是拿出一根鉛筆,插在磁帶中間的軸孔中用力地轉動,去選擇他所喜歡的《鹿港小鎮(zhèn)》,因為這樣可以不用電池。
近來視頻網站推出了“倍速播放”,我們看到使用最多的是“刷劇”。面對網絡上不斷推出的海量劇集,觀劇者在“兩倍速”的情況下,可以在一天半的時間里“刷”完70集的長劇,而且這成為目前網絡觀劇的一個普遍現(xiàn)象?!?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發(fā)展研究報告》中指出,有28.2%的網絡視頻,用戶是不按原速度觀劇。在00后的青年觀眾中,“倍速播放”功能使用的人比例高達39.6%。
那么如何看待人們使用“倍速播放”的方式來“刷劇”呢?
首先,我們說“倍速播放”技術體現(xiàn)了受眾在媒介使用主體性上的進步?,F(xiàn)代受眾并不是媒介的被動接受者,其主體性的體現(xiàn)是媒介發(fā)展的一個進步傾向。其中對接受信息的速度控制,是受眾主體性的一個重要體現(xiàn)。自古以來,媒介的受眾從來都不是信息傳播的被動接受者。在古老的書籍面前,人們有時細細品味、掩卷沉思、批注摘錄,有意地放慢閱讀速度;有時一目十行地跳躍瀏覽、走馬觀花,加快閱讀速度。此時,瀏覽就是受眾在書籍閱讀中的一種倍速播放形式。那么今天看來,人們從對大部頭長篇小說的瀏覽到了對陳丹青所說的“21世紀長篇小說”的——電視連續(xù)劇的“刷劇”都是一脈相承的。“倍速播放”是受眾編輯自主現(xiàn)象的體現(xiàn)。
一些學者著文認為“刷劇”現(xiàn)象是作品缺少持續(xù)吸引力或是現(xiàn)在觀眾心情浮躁的表現(xiàn)。的確,當今的網絡作品中有大量的“注水”現(xiàn)象。大量的國產劇為滿足商業(yè)利益需要有意拉長情節(jié),擴大作品規(guī)模,網絡上有影響的現(xiàn)象級作品也多在50集以上。對普通電視觀眾來說,對具有娛樂性的故事題材和情節(jié)的喜歡超過了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追求,這當然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(xiàn)象。
但是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,凡是受到“刷劇”的作品通常也是網絡上受人歡迎的質量較高的作品,由此“刷劇”更有可能是作品吸引觀眾的一種現(xiàn)象。有的學者認為對藝術作品的態(tài)度應當是一種“慢閱讀”,但實質上,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態(tài)度應當是一種自己控制速度的自由閱讀,有的時候慢閱讀確實是有點難受的,在這里我們不妨聽一個有關狄更斯的《老古玩店》的故事:
18世紀狄更斯的小說《老古玩店》在北美的周報上連載。由于受到故事情節(jié)吸引,許多周報讀者等不及下一周報紙的出刊,便自發(fā)地劃著小船迎出紐約港,迎向英國來的大船。船上有狄更斯新送來的手稿和剛剛閱讀完新情節(jié)的水手。人們朝船上喊:“小尼爾,到底怎么樣了?”于是船上的水手就搞了一次“倍速播放”,他們朝小船上的人們講述了后面的故事。
“倍速播放”體現(xiàn)了現(xiàn)代受眾對藝術作品播放速度的控制,同時也是對作品的自主剪輯,此時藝術作品除了媒介制作者之外,又多了許多編輯……
聲明:本網轉發(fā)此文章,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,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、消費建議。文章事實如有疑問,請與有關方核實,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,僅供讀者參考。

